这一时期,中国在历经秦汉四个世纪的一统局面以后,又重新回到了割据的状态。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外来的佛教产生了广泛社会基础,加之统治者的带头尊奉,佛教广为流传。这一时期一个重要现象是随着佛教的兴盛而出现的大规模的营造石窟寺的活动。中国几个最大的石窟群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均开凿于此一时期。由佛教的盛行促使教造像艺术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中国雕塑史的面貌,人物雕塑更加成熟。而以墓葬为目的的雕塑也从另一条道路走向繁荣。
魏晋南北朝陵墓雕塑
曹魏时期,由于墓葬推崇简易,所以在这一时期的陵墓未有雕像被发现。 南北朝时期,墓前雕像有所恢复,一般都在墓前设置一对或多对石兽。这种 想象中的“神兽”,有的似狮虎,却有翼,被称为“避邪”。辟邪是传说中能避除邪祟的一种神兽。这种石雕一般都比较庞大,姿态宏伟,气宇轩昂,整体感较强,有比较浓厚的汉代遗风。现存遗迹多为南北朝时作品。
魏晋南北朝单体佛教雕塑
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各处大兴土木,广建佛寺,佛像和与之相关的造像被大量制造。单体佛教雕塑都带有“背光”,一为装饰、二为其坚固。背光的反面,也以浮雕的形式刻出佛经故事。陕西博物馆收藏有多件北魏时期作品,山东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以及山西、河北等地也都有保存比较完好的单件佛像。此外,为了供养方便,易于携带,当时还生产了大量小型鎏金铜像,制作精美,雕刻细腻,不亚于大型雕塑的气魄。 魏晋南北朝石窟寺院雕塑
这一时期的石窟艺术以北方地区为主,由丝绸之路传入内地。甘肃的敦煌石窟、炳灵寺石窟、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等等,都有明确的年号题记。一路开凿的还有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张掖马蹄寺石窟、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河北邯郸南北响堂山石窟、江苏南京栖霞山石窟等等。这些石窟在发展中不断增加新的雕塑作品,历代都对石窟进行重修、扩建、新增和补充。 石窟艺术在中国雕塑中很有代表性,由于雕塑形象和题材大都为宗教题材,雕塑形象具有神化倾向和夸张的特征。宗教使雕塑艺术的题材单一化,但宗教精神的内在动力却也促进了大量精品的诞生。印度佛像属“犍陀罗式”,有希腊末期艺术和波斯艺术的影子,其特点是造型比较纤美,衣纹皱褶紧贴身体。传入我国以后,即被中国雕塑家所融汇贯通,形成独特的中国佛像风格,使这种泊来艺术逐步具备了民族化特征。
甘肃敦煌千佛洞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河北邯郸南北响堂山石窟
雕塑名家
建筑、工艺、雕塑等造型艺术家,在中国古代一般都与匠人等同,被史籍记载者很少。像戴逵、戴颙父子,被以雕塑艺术家记载下来的为数极少。戴氏父子活跃于四世纪至五世纪,名震一时。这一时期还有僧佑、蒋少游等雕塑名家,他们对造型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戴逵、戴颙父子 蒋少游 僧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