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是继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之后,西方雕塑史上的第三座高峰。1789年法国大革命给法国艺术变革创造了新的条件,并在整个西方艺术史上激起了汹涌的狂潮。西方雕塑从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流派纷呈,风格迭变,此消彼长,共同构筑起有一座辉煌的雕塑艺术殿堂。
新古典主义雕塑兴起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已攀上了它的顶峰。一方面强烈要求复兴古典趣味,一方面则极力反对贵族社会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它有别于16世纪末期的传统古典主义,而是以古典美为典范,但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推崇单纯而简洁的形式。
新古典主义雕塑在19世纪初叶的发展,与卡诺瓦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他是新古典主义雕塑的开拓者,之后的新古典主义雕塑家都与他有着某种师生传承关系或者是它的追随者。而在法国,更从意大利接过了新古典主义雕塑的盟主大旗,将其推向了顶峰。继乌东之后又出现了丹尼斯普•肖维特、约瑟夫普•契纳尔德、弗里德里克普•勒莫特等一大批雕塑家。
19世纪20至30年代,以法国为中心,兴起了一种进步的、倾注全力争取解放的艺术——浪漫主义艺术,它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而在艺术上,则是对新古典主义学派的反抗。浪漫主义雕塑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和追求雕塑的绘画效果,重视具体的、个性化的体现,要求打破传统的和古典的法则,提倡艺术必须反映自然。因此,在浪漫主义雕塑家的作品中,自由、力量、爱情和暴力成为最主要的创作题材。
浪漫主义雕塑家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弗朗索瓦•吕德,以及它的学生卡尔波。
19世纪中后期,革命运动风起云涌,随着社会理想的不断破灭,面对残酷的现实,批判现实的社会思想开始传播,现实主义文化运动应运而生,一大批具有批判精神的艺术家,以质朴雄浑、真实生动的手法,直接表现当代真实的社会现状,他们直接喊出了“现实主义艺术”的口号,排斥历史和神话题材,反对主观臆造,追求忠实自然和暗示时代的虚伪、残酷和罪恶。
法国的现实主义雕塑家以罗丹为首,组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群体。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19世纪欧洲雕塑的三大支柱。
罗丹是古典主义时期最后一位雕塑家,又是现代主义第一位雕塑大师。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极大影响。
罗丹的学生,马约尔是一位讴歌女人体的现实主义雕塑家。他所塑造的女人体,丰满、浑厚,被赋予了生命茁壮成长的象征,成为大自然一切可以视为美的符号。马约尔常常将这些女人体命名为诸如山河、溪流、海洋等等,成为人的精神的外化。
罗丹的另一名学生布德尔,是一位寻求“雕塑性”的雕塑家,他又自称是“建筑的雕塑家”,特别强调把建筑的“构成”因素运用到雕塑中去。他的作品充满强烈的感情色彩,构成一种从现实升华的美。
19世纪中叶起,由于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导致法国许多优秀的雕塑家纷纷逃往国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