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国动力点亮北京,雕塑艺术再现魅力 |
【
点击数:4851 更新时间:2009/7/7 1 编辑:彭越】
|
|
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雕塑》杂志社、北京蟹岛集团、浙江朱炳仁铜雕博物馆承办的“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于2009年4月22日拉开序幕。当日下午,展览开幕式暨北京雕塑艺术区揭牌仪式于北京国际雕塑艺术区展览馆(即北京蟹岛度假村原蟹宫)隆重举行。 开幕式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兼《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主持。参加开幕式的嘉宾包括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杨自鹏、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秘书长罗勤、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钱绍武、原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家协会主席安东尼·司顿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之硕、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兼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金属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朱炳仁、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段喜臣、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盛扬、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长朱尚熹、中国雕塑学会秘书长吴鹤林、台湾雕塑学会会长杨奉琛、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于化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区长助理郭光星、北京市朝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主任吴锡俊、北京市朝阳区旅游局局长兰学军、北京市人大代表兼北京蟹岛集团董事长傅秀平等等。 展览共计展出300件国内外艺术家于2007、2008年之间的代表作品。其中国内艺术家分别来自国内近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包括来自台湾的艺术家。国外艺术家分别来自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荷兰、以色列、瑞典、芬兰、马来西亚、奥地利、塞尔维亚、秘鲁、肯尼亚、伊朗、土耳其、印度、阿根廷等国家30余件作品。 此次展览的主题为“中国动力”,意味着一种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政治地位的改变和提升,中国在文化上表现出来的自我力量的觉醒与释放,也意味着在文化交融互渗的大环境中,推动我们去探索并建立真正支持、激发我们表达自身审美阐释和审美情感的“文化立场”。为了充分阐释这个主题,按照雕塑艺术发展现状及倾向性,展览分为五大区域进行展示,分别是:越界解构、城市再造、继古开今、工艺复兴、获奖作品专区。展示的作品分别为在材料和形式语言上有强烈的越界和重组特征的、观念性更强的艺术作品;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包括城市雕塑、城市家具设计、景观工程等,以展板喷绘形式为主展出;相比“越界结构”,对于本体语言的追求更为强烈且蕴含古典气质又不脱离现实生活的作品;多种材料的当代化的手工艺及艺术设计作品;2007和2008年之间参加省级以上艺术展览获奖的作品。每个区域的作品数量分别约为90件、45件、80件、45件、40件,其中国外的参展作品穿插在五大展区中。 本次展览至2009年5月18日结束,展览期间为配合除“获奖专区”外的四大学术展区,分别举办四大专题研讨会,分别就“继古开今”“越界解构”“城市再造”“工艺复兴”的学术发展和创新可能性展开座谈。 “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定位为一次公益性学术展览。“鉴”的意思是“镜子”。每一卷的年鉴,就是对过去两年内雕塑行业的发展状况、艺术家的创作情况、理论研究动态的忠实记录。以展为“鉴”,可以知兴替、知得失,明方向。也就是说,通过参展作品,能够使人们很直观地了解这两年来雕塑创作的现状和趋势,为艺术家创造切磋交流的平台,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