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的中国动力——范伟民谈《2009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
【 点击数:6679 更新时间:2009/3/11 编辑:彭越】

  《雕塑》杂志社将于2009年春在北京国际雕塑艺术区举办《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杂志社曾于2005年7月和2007年4月,分别举办了《黄天厚土雕塑大展》以及《和而不同——中国当代雕塑提名展》这两个综合性学术大展,分别对当时的中国当代雕塑创作进行了梳理和比较。那么,时隔两年之后即将举办的年鉴展又有什么新思路?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呢?为了让读者了解展览的具体情况,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为此专门采访了活动的组织者范伟民先生(以下简称“范”)。
  
  记:您能先介绍一下这个展览的基本情况吗?
  范:这个展览,我们联合了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共同举办,国家文化部也给予了很大支持。展览的主题为“中国动力”,预计将在北京国际雕塑艺术区展出数百件国内外造型艺术家在07、08年的近作。这既是对这两年来当代雕塑创作的展示,也是为《中国雕塑年鉴》(2009)的出版做一个选拔作品的铺垫。今年也是建国六十周年、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这个展览也可以说是对庆典的一个贺礼吧。
  
  记:为什么展览要叫做“年鉴展”呢?
  范:我们从2001年起开始编辑出版《中国雕塑年鉴》,至今已经出版了四卷。“鉴”的意思是“镜子”。每一卷的年鉴,就是对过去两年内雕塑行业的发展状况、艺术家的创作情况、理论研究动态的忠实记录。从今年开始,决定在“雕塑年鉴”出版之前举办“年鉴展”,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雕塑年鉴”的编辑出版,增加编辑投资的力度,提高“雕塑年鉴”的影响力。不过,随着杂志社同仁们和一些专家对年鉴和展览的深入探讨,这两者之间逐步成为了两个既独立又相互支持的项目。以展为“鉴”,可以知兴替、知得失,明方向。也就是说,通过参展作品,能够使人们很直观地了解这两年来雕塑创作的现状和趋势,为艺术家创造切磋交流的平台,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而“年鉴”本身则成为一种对客观历史尽可能全面的忠实记载,作为一种文化凭证和集体记忆而存在,成为后人赖以了解今日的重要依据。
  
  记:在全球化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什么还要举办这样一个大型的雕塑展览?
  范:首先因为我们是国内仅有的雕塑专业刊物,而且15年来一直在关注雕塑事业的发展和行业组织建设的发展,我们的编委都是工作在雕塑领域前沿、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学术眼光和艺术判断力的专家。现在各种大小展览层出不穷,作为《雕塑》杂志,有必要有义务对这个现象进行分析,以梳理活跃在这个文化圈中的种种现象和进行深入的思考。
  同时,中国乃至全球的艺术品市场从2007年到2008年可谓陡转直下,2007年达到的数年来的高峰市场,在2008年跌回了几年前的水平。很多大的拍卖行,包括苏富比和佳士得,纷纷裁员减薪、精简机构或取消拍卖保证金。据《华尔街日报》预测,2009年表现最差的全球艺术市场似乎将是当代艺术,不过这不见得就是坏事。金融危机,可以使得热度虚高的艺术品市场冷却下来,更可使得艺术家们冷静下来对文化进行思考。我反而认为这正是一个艺术发展的机遇。艺术市场里会因此而少了许多投机者和实力欠佳者,留下的大部分是比较稳定的、有经验的收藏家。这是艺术开始冷静反省,从市场的狂热中回归到学术的契机。那么,谁来对这些随市场波动的艺术品做出一个客观的价值判断呢?我们的展览和年鉴责无旁贷。
  
  记:展览的主题“中国动力”作何诠释呢?
  范:“中国动力”从根本而言,是一种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政治地位的改变和提升,中国在文化上表现出来的自我力量的觉醒与释放。这一点,在2008年就已经特别突出地表现了出来。比如“山寨现象”。其实山寨现象很早之前就出现,只是在去年异常激化。虽然褒贬不一,却代表了一种与高高在上的“正统”叫板的势力。有一篇题目为《山寨的政治隐喻》的文章里谈到:后30年社会变革的行动力,较之无数书生的侃侃而谈,山寨是自下而上的实践理性。“自下而上”是一种很野、很草根的力量,是落到地上之后的生长。所谓“落到地上”,我认为,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学习”。也许那是一种很粗糙的开始,不过会形成一股很强的抗力。我并不是要对所谓的“山寨文化”给予肯定,而是说我们应当关注当下思潮、意识形态对艺术的影响。因为这样做会使我们从大的文化背景中去思考方向,去分辨是非。
  在曾经风靡一时的大规模的国际展览上,我们所看到的中国当代艺术形态大多是一味地“与国际接轨”,并且我们的艺术家也为此洋洋得意。我们现在所谓的“现代化”“当代性”,大多是西方话语业已界定的东西。其中,真正支持、激发我们能够表达自身审美阐释和审美情感的“文化立场”很难见到。当我们从虚空中走下来,开始醒悟到这一点之时,我们自然而然地要思考这个主题:创造力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让它衍生为一股更为强大的力量?关于举办“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的想法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思考中产生的。
  为了支撑“中国动力”这个宏大主题,我们将展览分为四大版块和一个获奖作品专区。四大版块包括:城市再造、继古开今、工艺复兴和越界解构,意在从城市的改扩建、传统文化的复归升温、艺术传统的承袭创新、当代艺术的无边界重组等四个方面来体现当下中国文化在雕塑艺术方面所体现的动力,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对当下雕塑发展的现状分析和预测。获奖作品专区将展出在2007、2008年之间参加省级以上艺术展览获奖的雕塑作品。
  
  记:您可以具体地谈谈这四个版块吗?
  范:可以。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形象与环境的塑造成为近年来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的固有面貌,赋予其新鲜的生命力。从城市雕塑到景观艺术,再到公共艺术的概念演变,展示了数年来城市艺术在理论上的突破。“城市再造”将展示城市艺术在实践上所取得的成就。
  第二,“国学热”是近年来的一大热点。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大造文化明星的“运动”,中国人民大学建立国学院,孔子学院和孔子雕塑在世界范围内的兴建,都反映出这一社会趋势。在艺术创作方面,有那么一大批处于中流砥柱位置的雕塑家,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再结合时代特征创作出一批既蕴含着古典气质,又不脱离现实生活的作品。这是“继古开今”这一部分所要展示的内容。
  第三,由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缺乏系统的工业化进程,从而未能为传统的手工艺营建出向现代设计过渡的良好背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术,不像欧美国家及日本那样通过“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手工艺复兴运动”等历程,完成工艺美术的现代化。在20世纪80年代,手工艺与艺术设计分离开来,手工艺则被认为是与文化疏远的“手艺活”。在今天,由于物质生活的进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传统工艺面临着一个复兴的好时机。一方面,一批具有学院背景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将技术从原有的传统造型语言中剥离出来,进行新的当代性的创作;另一方面,民间工艺美术家也试图寻找到一条符合时代审美需求的创作之路,从他们之中凸现出极少部分却相当具有启示性的创作者。包豪斯学派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曾经在《包豪斯宣言》中强调,工艺技术的熟练对每一个艺术家来说均不可或缺,真正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源泉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工艺的发展与时代的审美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工艺复兴”要展示的正是当代化的艺术设计作品。因为手工之技有着激发对材料认识、发掘材质之美的功能。
  最后,当下的艺术不单单是艺术本身,而是包容了科学、文化、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等方面。做艺术者,乃是用艺术的语言去突破各种既定的界限和框架,立足于大文化的高度,从艺术之外获得灵感,对于材料和形式语言进行分解和重新构成,也便是新的综合。“越界解构”展示的将是一批充满实验精神的艺术创作。
  
  记:这个获奖作品专区好像和上述的四大版块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这个展区里的作品也可以归入到四大版块中,为什么还要将它们独立出来呢?
  范:是的。他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但是也没有什么矛盾之处。那些之前举办的艺术展览的获奖作品,实际上也代表那个展览的组织者和评委的价值判断标准,将其单独提出来集中展示,目的有二。第一,综合展示两年内各大艺术展览的总体水平,横向比较各种展览的水准和价值判断标准;第二,突出获奖作品,激励创作者。在我们的展览里,每位艺术家可以展示一至两件符合展览要求的作品。所以这些获奖作品的创作者也可用另外的作品介入到四大版块之中。关于展览的具体要求可以关注我们的雕塑在线网。
  
  记:对于参展艺术家和展品,有什么选择的标准呢?
  范:我们已经组织了一个艺术委员会,对参展作品进行筛选。艺委会的专家基本上来自于《雕塑》杂志的编委会和艺委会成员。之所以称之为专家,肯定是有自己的一定的学术见解。他们这些人,来自于艺术实践、理论、建筑、工艺美术等各个领域,所处的位置不同,着眼点也不同,自然也有不同的认识和评判标准。他们所起的作用,就是对当下的中国雕塑艺术创作实践进行综合性的认定与评价。首先组委会根据艺术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确定其参展资格,随后展览艺术委员会根据作者自己提供的能够代表07、08两年内创作水平的一至两件作品,确定参展作品。最基本的评选标准就是作品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认可度。一些作品很出色但是尚未被社会认可的青年艺术家,也在我们的选择之内。我们还将从这两年中积极进入中国的国外艺术家中选择一些参展作品,包括部分奥运雕塑。
  另外,这几年来,我曾多次出国参加活动和考察,发现虽然国内的雕塑活动丰富多彩,但国外的艺术界和公众对中国雕塑当代状态的了解还是有限的。所以在这个展览中,我们将对一部分雕塑家取得的艺术成就予以肯定,向国际上推出他们的作品,以使得国外能够对中国的艺术家有一个更多、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记:谢谢您的回答,我们代表刊物的读者期待展览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