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新闻发布会
【 点击数:5355 更新时间:2009/4/10 编辑:彭越】

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

新闻发布会

     2009年4月9日下午3点“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之硕先生主持,出席会议的嘉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助理汪志刚先生,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综合处处长樊宝金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组委会秘书长范伟民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国际处副处长张敏先生,北京市朝阳区旅游局副局长马英晖先生,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副主任李强先生,组委会副秘书长朱炳仁先生,北京蟹岛集团董事长傅秀平先生等。


     有50多家新闻媒体到会并进行了现场记录和报道。同时主办方在屏幕上不断地放映着部分参展作品图片,以便使众多新闻媒体的记者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此次“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由中国《雕塑》杂志社、北京蟹岛集团和浙江朱炳仁铜雕博物馆共同承办。展览将于2009年4月22日至5月18日,在北京国际雕塑艺术区展览馆。展览结束后,展览组委会将从中选择100件作品进行巡展,巡展时间定于2009年5月28日至6月30日。


     组委会根据雕塑艺术所具有的不同内涵,将展览分为五大区域,有“越界解构”“城市再造”“继古开今”“工艺复兴”和“获奖作品专区”。展览期间将举行“雕塑艺术创意产业研讨会”、展览开幕式暨北京国际雕塑艺术区揭牌仪式以及四大专题座谈会。


     “雕塑艺术创意产业研讨会”将于4月22日上午9:00-12:00举行,围绕着“实现雕塑艺术文化创意产业的途径”来展开讨论。


     四大专题座谈会将围绕其中的四个展区“越界解构”“城市再造”“继古开今”“工艺复兴”逐步开展。


     “越界解构”是指当今的艺术包容了科学、文化、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等。艺术家用艺术的语言去突破各种既定的界限和框架,立足于大文化的高度,将视野的拓展到其余领域,从中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并整合到自身的创作之中。这一部分展示的是一批充满实验精神的、在材料和形式语言上有强烈的越界和重组特征的、观念性更强的创作。“越界解构”座谈会从雕塑创作中出现的新形式和新特点及其走向,和当代艺术创作中的观念庸俗化等方面展开讨论。


     “城市再造”指的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的理念从最基本的功能建设逐渐上升为城市的文化建设。这意味着通过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文化行为等方面的举措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根据城市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等因素营造城市的品牌形象应对“城市特色危机”,以及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再造”这一区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而设定。这一区域将以文献(喷绘展板)形式展出城市雕塑、城市环境设计、城市家具等类型的公共艺术作品。“城市再造”座谈会将围绕反思城市建设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现状,研究公共艺术在“城市再造”中的作用、发展潜力、表现形态和推进模式几方面来谈。


     “继古开今”的基本理念是“国学热”在近年来成为热点,百家讲坛栏目造文化明星的“运动”,中国人民大学建立国学院,孔子学院和孔子雕塑的兴建,都反映出这一社会趋势。在艺术创作方面,有一大批处于中流砥柱位置的雕塑家,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再结合时代特征创作出一批既蕴含着古典气质,又不脱离现实生活的作品。“继古开今”座谈会讨论是古典精神的当代价值和古典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工艺复兴”则针对传统的手工艺向现代设计过渡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工艺的现代性,在今天,由于物质生活的进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传统工艺面临着一个复兴的好时机。一方面,一批具有学院背景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将技术从原有的传统造型语言中剥离出来,进行新的当代性的创作;另一方面,民间工艺美术家也试图寻找到一条符合时代审美需求的创作之路,从他们之中凸现出极少部分却相当具有启示性的创作者。“工艺复兴”座谈会从“工艺精神的本质”“工艺复兴的本质”“工艺技术如何与当代观念结合”“学院与民间工艺美术如何加强交流与整合”以及“手工艺或艺术设计作品如何与民众生活产生更多关联”等方面展开讨论。


     发布会开始后,与会的领导和嘉宾畅所欲言,纷纷表达着自己对展览的感想和期待。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的代表,汪志刚从此次展览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的高度,对我国精神文明建构与文化交流的意义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发言。


     汪志刚一方面谈到,“‘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它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的交流,也为我们国内的观众提供了参观国际艺术交流的好的机会。这次展览囊括了来自十几个国家的艺术家的作品,我期待主办方把这样的活动继续办下去,这样的展览一定会受到观众的欢迎”。


     另外一方面,他的发言契合了此次“中国动力”展的主题,可谓点题。他说:“这些年,我们国家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也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外文化交流基本上都是政府间的交流,是政府策划、政府出资、政府操作。现在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这种社会力量、民间力量的迸发。民间所做的这种民间国际对外文化交流愈来愈多,包括承办这种大型的艺术活动,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对外联络局作为文化部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机构,期望这样的活动能够越来越多,这样才能体现我们中国作为文化艺术的大国。”他看到了“中国动力”中,民间力量的苏醒和兴盛,也看到了国家各种力量中,文化艺术力量所引发的巨大的凝聚力。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综合处处长樊宝金主要从国际间文化交流对促进友好邦交的意义上谈起。他首先表达了对展览主办和承办单位为展览所付出的心血的感动,并真诚地感谢了社会各界,尤其是这么多媒体朋友对活动的支持和参与。他强调:“展览今天能推进到这一地步,正是社会各界综合协作的成果。然而,发扬这种友好协作的精神,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民间友好交流工作,恰恰正是对外友协工作的重点。”


     作为中国最早的从事民间外交工作的对外友协在上世纪50年代就在西欧和拉美国家掀起了强劲的中国热,展示着中国的文化实力。而在愈来愈讲求“文化软实力”和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的今天,樊宝金认为“这种文化实力便表现为重塑基于我们自身文化背景所产生的文化立场。”尽管各国的文化不同,甚至有些文化在相互接触时产生了碰撞和冲突,这就更需要国际间友好的沟通和交流,文化、艺术成为你我相识、相知、相融的最好的媒介,因此,樊宝金在会上感慨地说道:“对外文化交流不仅仅是让对方了解我们国家的文化、展示国家的实力,还希望在中国人将能享受到世界文明的多姿多彩之时,世界各国人民也将能分享中国文明的丰硕成果。”


     最后他预祝展览成功举办,并说道:“展览将有接近20个国家的270多位艺术家参展……那么借助这个展览,我们该有多少思想和文化可以分享啊!……我们都可以获得思想的碰撞,产生前进的力量!这难道不就是一种动力?”


     接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组委会秘书长范伟民,站在此次展览倡导者和组织者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了年鉴展览的由来和背景,并详细地说明了展览的组织情况以及展览期间的相关安排。


     他说:“国际雕塑年鉴展的举办,既是我们之前工作的延续,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关于“工作的延续”,他解释道:“中国《雕塑》杂志社曾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联合,在2005年8月和2007年4月分别举行了“黄天厚土雕塑大展”与“和而不同?中国当代雕塑提名展”。“这两个展览展示了国内重要雕塑家当时的创作风貌及创作能力。尤其是‘和而不同’展览,是先按地区将全国分为七大区域,进行每个区域作品展示后,再从分展览中挑选出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品进行展示,其涵盖之广,层层筛选之严格,也为我们今年举办国际雕塑年鉴展奠定了基础。”其次,中国《雕塑》杂志社除了编辑杂志之外,从2000年开始每两年出版一套《中国雕塑年鉴》,每一本年鉴都是对过去的两年内中国雕塑艺术发展的梳理和归纳。在丰富的编辑成果和活动组织中,范伟民认为“伴随着雕塑艺术的极大丰富,我们觉得,仅仅是出版年鉴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搭建一个更好的交流展示的平台”。然而这也是一个挑战,他介绍说,此次展览从去年10月开始,组织筹备的时间仅用了半年。而且还要打造一个北京国际雕塑艺术区。


     范伟民详细地介绍了参加展览的中外艺术家,“国内参展者囊括了各个年龄段的艺术家,分别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包括澳门和中国台湾。国外参展艺术家包括:作品入选北京奥林匹克雕塑公园的部分艺术家、国外重要美术机构的领头人、国外知名艺术家等。”外国参展的共计19个国家,34人,近40件作品。“展示的作品分别为在材料和形式语言上有强烈的越界和重组特征的、观念性更强的艺术作品;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包括城市雕塑、城市家具设计、景观工程等,以展板喷绘形式展出;相比“越界结构”,对于本体语言的追求更为强烈且蕴含古典气质又不脱离现实生活的作品;多种材料的当代化的手工艺及艺术设计作品;2007和2008年之间参加省级以上艺术展览获奖的作品。”最后,他介绍了展览期间的“雕塑艺术创意产业研讨会”“展览开幕式暨北京国际雕塑艺术区揭牌仪式”“展览四大专题座谈会”。


     朝阳区旅游局副局长马英晖的发言主要强调了“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对推动北京雕塑艺术区和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
     他说:“北京正在大力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我以为,有旅游的地方肯定就需要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去年北京奥运会圆满举办,虽然它给我们的表面印象是一个体育赛事,但是奥运会对我们来说最大的作用是‘促销’了中国,‘营销’了北京,所以今年朝阳区旅游局所定的旅游思路就是以活动带宣传、促营销、引投资”。


     因此他认为:“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将倡导社会各种组织力量按照国际现代时尚标准引进大量的文化、商务、体育的主题活动。因为只有活动来了,人流也就来了,旅游产业链条自然就链接起来了。这次展览的主办方之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和中国《雕塑》杂志社能够选择在朝阳区重点的旅游企业蟹岛,举办这样一次高水平的和高水准的文化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最后他预祝“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雕塑大展选择在北京蟹岛来举办,北京国际雕塑艺术区将在蟹岛成立,这些都是大家关注的事情。北京蟹岛集团董事长傅秀平的发言,为大家阐释了展览在蟹岛举行的意义,以及蟹岛在文化方面发展的意向与计划。


     傅秀平说:“此次展览在蟹岛举行,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升级产业经营模式的重要契机!因为支撑在这个展览背后的,是一个北京国际雕塑艺术区的长远建设规划,是蟹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决心和方向。”北京蟹岛集团经过了10年励精图治,现今已建设成为占地为3180亩的北京环保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北京地区大型的都市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要在兄弟园区中做出自己的“惟一性”,傅秀平认为“企业文化创意产业正是企业家及其管理团队捕捉无限商机和促进企业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和主导产业,也是衡量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正是看重着文化和艺术巨大的推动力量和融合力量,作为文化艺术品牌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中国《雕塑》杂志社和作为企业的北京蟹岛集团,两者才走到一起,共同努力地打造着一个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因而傅秀平说道:“在北京市、区、乡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朋友的帮助下,我们正与国内雕塑界重要机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中国《雕塑》杂志社合作,全力打造北京第一个瞄准国际水准的,以雕塑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北京国际雕塑艺术区。”


     他进一步向大家说明了蟹岛在文化方面发展的意向与计划:“北京国际雕塑艺术区的经营将走出常规创意产业园区经营的传统模式,而进行整体规划经营和管理,将其打造为国际雕塑艺术会展中心、实用艺术展销流通中心、艺术普及教育中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并以此形成以雕塑为主体的产业链。”


     最后,组委会副秘书长朱炳仁的一番发言也赢得了在座观众的一片掌声。朱炳仁主要从三个方面概括了展览的本质。


     他说“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是一个“国际性”的展览。因为“此次展览在中国文化部与中国人民友协的关注与支持下,将打造成一个新的品牌,年鉴展是一个总结性的年度展,他必将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品牌,这次是首届的年鉴展,以后还会有第二届,第三届。”


     “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也是一个具有自身“品牌性”的展览。这是展览也是国际性的在全国几个城市进行巡展的一次展览,如在五月份杭州展,还准备和其它的城市商议巡展,这对扩大雕塑艺术的文化视野和发展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他说“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还是一个独具“创造性”的展览,“这次国际雕塑年鉴展有可能向国外进行推广,把我们的展览走向国际,这次展览值得特别的关注的是一些新的面孔和一些新的表现手法,这是在这二年中出现的,是值得关注的新成就。”


     发布会于下午4点圆满结束,与会媒体、单位将带着这一重大文化信息及时地向社会传达着——“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所发出的文化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