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
秦代龙纹砖
秦代风纹砖
汉画像砖墓
弋射收获画像砖
汉代小车画像砖
汉市井画像砖
汉代骑吹画像砖
汉代丸剑宴舞画像砖
汉代斧车画像砖
竹林七贤画像砖
模印拼嵌画像砖
邓县画像砖
唐代载物骆驼画像砖
花砖
(后一页)
北宋结发画像砖
北宋涤器画像砖
北宋烹茶画像砖
北宋斫鱠画像砖
宋代丁都赛砖雕
辽代牡丹纹花砖
徽州砖雕
山陕曾会馆砖、
石、木雕
苏州砖雕
天津砖雕
广东砖雕
河州砖雕
北京砖雕
返回主页
|
秦代龙纹砖
秦代砖雕珍品。1974、1975年,陕西成阳秦都第一号宫殿遗址出土;砖面为龙纹,龙作蟠曲状,矫健有力,刻划细致。姿态生动,中间刻有圆形壁。砖残长100厘米、宽38厘米、高16.5厘米。
秦代凤纹砖 泰代砖雕珍品。1974、1975年,陕西咸阳秦都一号宫殿遗址出土。砖面为凤纹,有立凤、卷凤和水神骑凤三种。凤昂首衔珠,刻划细密,神态生动。砖残,未见完整的。
汉画像砖墓
东汉时期以嵌入墓壁上的画像砖为装饰的墓葬。集中分布在四川省成都平原地区。其他地区也偶有发现。墓主大都是当地豪强。早在清末,这种汉画像砖已为收藏家所著录,由于都是非发掘品,对其在墓中的位置及准确涵义并不清楚。建国后,通过对成都、新繁、新都等地画像砖墓的发掘,搞清了墓中整组画像砖内容的相互关系,同当地的画像石墓相比,虽比较简略,但基本相似。这种画像砖,是研究当时四川地区社会面貌和雕塑艺术的重要资料。
弋射收获画像砖 东汉砖刻珍品。四川成都扬子山汉墓出土。长45.8厘米、高40厘米、厚5.2厘米。砖刻分上下两层,上为弋射,下为收获。戈射描写的是射猎场面,荷塘深处,一群野鸭惊飞而起,隐藏树下的两猎手,张弓欲射,情景紧张真切.收获描绘的是农家收割的景象。田间两人手持长镰在刈禾扦,三人俯身在割禾穗,一人肩挑禾穗手提一篮,刻划生动。弋射收获画像砖,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歌颂了劳动。
汉代小车画像砖 汉代画像砖珍品。长46.5厘米、高38.2厘米、厚5.4厘米。四川成都扬子山二号墓出土。画面为一轻巧灵便的圆顶复篷车,驾一马,奔驰前进。车中坐二人,后坐者为妇人,手执扇,居前者为御车人;车的右侧,前有一人执矛当先,后有一婢紧跟车后,随车护卫前进。运线流畅,布局优美,质朴有力,生动传神
汉市井画像砖 汉代画像砖精品。四川广汉县出土.,高28厘米、宽48厘米(左上残缺)。砖面表现了市井的部分场面。左边有门垣,其上有隶书题记“东市门”三字。门内侧有一灶,灶上有釜炊之器。一人在灶前操作,并回首与人呼应。中间和上端有六人分为三组,相对交易。右边有一市楼,楼顶栖一朱雀。楼上悬大鼓,楼下二人若宾主相对而坐,其右一人头戴高冠,似为官吏。其上有隶书题记“市偻(楼)”二字。布局疏密得体,人物生动传神,刻制朴质古拙。
汉代骑吹画像砖 汉代画像砖珍品。四川成都站东乡青杠坡三号墓出土。长46.7厘米、高38.5厘米、厚50.3厘米。画面描写车马出行时马上的乐队,名“骑吹”,又叫“鼓吹”。两排六人,并辔而前,首排居左的人,手持“旄头”,是领队,其他人手持各种乐器在演奏。刻划极为生动传神,描写的马,好似随着音乐悠扬缓慢的节拍在行进,节奏鲜明,简练有力。为汉画像中的佳作。同样内容的汉代骑吹画像砖,成都扬子山亦出土有两块,而以青杠坡出土的雕刻最为精美。
汉代丸剑宴舞画像砖 汉代画像砖珍品。四川成都扬子山二号墓出土,长46.4厘米、高40厘米、厚5.3厘米。画面偏左置大小两鼎,杯盘撤尽,当已宴罢进行歌舞。右上方一人弄丸,七弹齐飞,一人舞剑,并用肘弄瓶。右下方一高髻细腰伎女,拂长袖而舞,天矫凌空;一人摇鼗鼓相和伴舞。以上四人脚拖木展,似今日拖鞋。左下方工人坐一席,齐吹排箫。左上方席上一男子展长袖,势将起舞;一高髻女子在吹排萧伴奏。构图紧凑,气氛热闹、活泼、轻松,形象优美生动,线条流畅,刻划极为成功。汉代表现宴乐百戏的画像出土较多,都描写得十分精美传神。
汉代斧车画像砖
汉代画像砖珍品。长46厘米、高39.1厘米、厚5厘米。四川成都站东乡青杠坡三号墓出土。画面为一马拖乘的兵车,不巾不盖车上树立一柄大城斧,加上饰采,非常威武。左右各坐一人,并有二柄棨戟,斜出车厢之后。车侧有两面迎风招展的大旗,由两个导从负之以趋。《后汉书·舆服志》载:食禄一千石的县今(月俸八十斛)以上,始加导斧车,官阶到了属国都尉,比(是比照的意思)二千石(月俸一百斛),郡太守、州刺史,皆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郡加导斧车,这是当时官吏出行摆出气象森严的一种架子。画面主题突出,形象生动,简朴有力,具有气势。
竹林七贤画像砖
南朝砖刻珍品。计出土三套,1959年南京江宁西善桥出土一套,1968年江苏丹阳胡桥吴家村和丹阳建山金家村各出一套,内容、形式大体相同。人物刻划极为生动传神,突出地表现了每个“贤人”的性格、气质。动态、神情都符合史籍记载。例如善弹琴的秘康、嗜酒的山涛、喜弄如意的王戎、闭目沉思的向秀和挽袖拨阮的阮咸等,都放荡于竹林丛树之间,较深刻的表现了当时没落土大夫崇虚无、尚清淡、悲观、放达的一种思想感情。画面具有浓郁的装饰风,运线纤细有力,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技法和风格,与流传至今的晋代绘画摹本非常相似,有学者推测是顾恺之或戴逵等名家的画本。
模印拼嵌画像砖
作法是先将画像,按粉本分别模印在多块砖坯上,入窑烧成砖后,再拼嵌在墓壁上。古代模印拼嵌画象砖,是在一块单砖构成一幅图像的画像砖基础上发展而来。东晋时期开始出现由多块砖所构成的龙、虎图像。南京万寿村东晋永和四年(348)墓中的龙、虎图像,由二至三块砖拼成。以后砖数日多,到东晋末南朝初,出现了由多达数十块到数百块砖构成的大幅画场面。如南京西善桥墓中的“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画像砖。墓内壁面,用模印画像砖拼嵌成大幅砖画,主要在东晋南朝时期,出土地分布于南京及附近的丹阳县等地区。拼嵌砖画,内容除竹林七贤和荣启期外,还有守门狮、披铠武士、甲骑具装、羽人戏龙戏虎、出行仪仗、骑马乐队等。雕技纯熟,画面生动,运线流畅,构图严谨,场面宏大,具有气势。
邓县画像砖
为南北朝时期画像砖。河南邓县学庄村西南出土。墓室及甬道,均用带莲花等纹饰的花纹砖砌成,并嵌砌模印加彩的画像砖,面地也用莲花案小砖图平铺。墓室两侧壁各凸砌出8个砖柱,甬道两壁各有4个砖柱,每一砖柱下半部,都嵌砌有5块砖组成的画面,都是小冠大履手拄刀的侍吏。砖柱的上半部,各嵌砌两块画像砖,内容各异。在甬道两侧有狮子,墓室后壁嵌有玄武。墓室内两侧前6个砖柱上嵌砌的画像砖,表现了前列鼓吹的牛车出行的行列。
唐代载物骆驼画像砖
唐代砖雕珍品。甘肃敦煌佛爷庙唐墓出土。上一人,手牵骆驼,骆驼昂首扬尾,背负重物,刻划逼真,形神兼备。形象地表现了当时运货商队,跋涉在“丝绸之路”的生动情景。为唐代砖刻的代表作品。
花砖
表面有花纹的砖。唐时内阁北厅前阶有花砖道,冬季日至五砖,为学士入值之候。唐李肇《国史补》下:“御史故事,大朝会则监察押班,……。紫宸最近,用六品,殿中得立五花砖。”唐白居易《长庆集》十九《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诗:“衙排宣政仗,门启紫辰关。彩笔停书命,花砖趁立班。”陕西西安、甘肃敦煌莫高窟,都出土有各种精美的唐、宋花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