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图:曾竹韶的书房
图:曾竹韶的书房
【 作者:许涿 潘衍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数:6876 更新时间:2007/8/13 编辑:雕塑在线】

今年7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雕塑学会以举行“曾竹韶雕塑作品展”、出版《中国当代雕塑家——曾竹韶》画册、授予曾老“终身成就奖”、宣布成立“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等形式,为我国现代雕塑重要奠基者之一的曾竹韶先生举办百岁华诞庆典。

8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京东城区沙滩附近的一个小四合院,看望这位令人尊敬的百岁老人。

雨后的北京已不那么炎热,小院里也显得清新、清静。郁郁葱葱的葡萄架、枝繁叶茂的紫丁香、挂满果实的石榴树、高大挺拔的向日葵,似乎迎接着我们的到来。后辈惟一继承曾老雕塑事业的孙女曾靖领我们进了北屋。这是老人家的客厅、卧室兼书房。

靠西墙门边的钢琴上摆着曾老作品的底稿:孙中山立像、孙中山头像等,往里的两个书柜里装满画册、画集,书柜顶上也摆着一些人像雕塑。靠东墙长沙发的前面,摆着木制的茶几。

3点多了,老人午休已经起床,在沙发上坐着已伸出热情的手:“欢迎、欢迎。”老人虽然身材瘦削,双手却很有力;虽然白发、黑斑,却是和颜笑靥。向老人问过好,记者四下看了看。靠西墙里边的书柜里装满文学类书籍,曾靖说:“这些都是爷爷看过的书。”隔着门立着大衣柜、矮柜和书柜。靠南窗的写字台上,顶着墙一个杂品架,里面摆放许多牛皮纸袋子,旁边放着台灯、笔筒和一些报刊。床在东边,东面墙挂着两张古琴,北墙挂着老人3年前拍的照片。“老人家常弹琴吗?”记者不禁问。“嗯!该弹琴了。”老人让孙女摘下一张琴,便放在写字台拉开的抽屉上。看着老人时常拿锉刀搞雕塑的手,弹起琴来依然灵巧娴熟。“嘎!”一根弦断了,“看来你们两人是知音啊!”老人笑着一边打趣,一边又让孙女拿来一张琴,坚持把一曲《高山流水》弹完。老人身体很硬朗,不用搀扶走到外屋,在刚刚出版的《中国当代雕塑家——曾竹韶》画册上签上名送给了记者。手捧画册,看着老人开心的样子,真心祝愿老人家健康长寿。

相关资料:

曾竹韶 (曾用名:曾朝明)生于1908年7月7日,福建厦门同安县人,缅甸华侨。1927年回国,1928年初考入杭州国立艺术院雕塑系。1929年秋赴法国留学。先后在里昂美术学校和巴黎国立艺术学院学习雕塑,在雕塑家布夏工作室学习。同时在巴黎西赛芳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前后达10年之久。学习期间曾遍访埃及、希腊、意大利、英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等地考察艺术,对西方雕塑传统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1932年参与发起组织了中国留法学生巴黎艺术学会。1933年与冼星海、郑志声等人组织留法音乐学会。与在法同学共同切磋艺术并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组织留法巴黎艺术学会全体成员到英国伦敦参观“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展览会”,为祖国杰出的传统文化所动,立志学习并发扬民族的传统雕塑艺术。1939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沦陷前夕,离开欧洲经缅甸回国。历任重庆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重庆大学建筑系雕刻专业教授。

新中国成立初期,于1950年3月到京参加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备工作和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并在中央美术学院任雕塑系教授。曾任北京市第2、3、4届人代表和北京市第5、6、7届政协委员。任历届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等职。

 

页数: 共 1/1 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1
顶一下
0
关闭


Google
 
焦点新闻
作品征集丨2024(第十九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优
“2023全国原创雕塑高级研修班”招生通知
“2023(第十八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
【特别报道】“后疫情·谋发展” ——《雕塑》杂
“汉文化与中国梦”——兴汉城市百组雕塑方案国际
【入围公告】“汉文化与中国梦”——兴汉城市百组
“汉文化与中国梦”——兴汉城市百组雕塑方案国际
关于申评2016年度“中国著名雕塑企业”“中国
“丝路扬帆”—中国·匈牙利雕塑艺术展在布达佩斯
2016中国雕塑企业创新高峰论坛暨2015年度
第五届全国抽象雕塑高级研修班相聚江南大学
【精卫世界*雕塑家】3D系列打印机
雕塑杂志2014美国艺术考察团集锦(视频)
新闻专题
· 2015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网展
· 2014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网展
· 2010中外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网展
· 2010中外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
· 2010年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作品专栏
· 包裹艺术家——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夫妇
· 美国现代雕塑家——george segal乔治·西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