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冲击波 文/彭德
陈文令的红男孩,通体鲜红,如火如荼。2002年春,当陈文令率领这群红男孩在厦门珍珠湾海滩露面时,立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一时间,红孩子成了厦门传媒每天的话题。2002年秋,陈文令的红男孩在广州参加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不仅又一次引起观众和传媒的好评,也引起了美术批评家的关注。这群裸体男孩雕像,总共一百多个,分为几类在水边嬉戏玩耍的姿态。作品用玻璃钢翻制,打磨,抛光,喷上红漆,放置在沙滩、树干、船头、灯塔上。 陈文令的作品属于新型的艺术形态,介于写实雕塑、装置、互动式行为艺术和偶发艺术之间。作为雕塑,陈文令的作品有别于学院派的正和现代派的奇,有别于马约尔的“肥”和贾柯梅蒂的“瘦”。作为集装置和行为于一体的前卫艺术,他的作品同以往走极端的前卫艺术相比,在艺术观和艺术表现上有着根本的不同。这群红男孩是天真的而不是邪恶的,健康的而不是病态的。陈文令的红男孩有着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切合了人们对前卫艺术新流向的渴望,也就是从艺术作为人性批判的武器转变为人性建构的载体。他的作品使外行和内行学院派与前卫批评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看点。 作品取名《红色记忆》,具有当代艺术见仁见智的多义性。人们面对这群孩子,可能会想到古典文化中的赤子,但却感受不到迂腐。人们可能会想到《西游记》中的红孩儿,但却找不到妖气。人们可能会想到文革中的红小兵,但却看不见杀气。陈文令的作品显得朴实,没有刻意制造的观念。这组作品,可以说是对观念超载的解脱,也可以说是携带着裁减观念的观念。
陈文令: 1969年出生于泉州安溪; 1991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院; 1999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厦门职业雕塑家。 展览: 2003年,参加厦门国际雕塑展; 2003年,参加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雕塑精品展; 2003年,参加厦门大学欧洲艺术中心举办“舶——厦门港”当代艺术邀请展; 2003年,于珠海市举办“寻找本真”陈文令雕塑展示行动; 2002年,于厦门珍珠海滩举办“红色记忆”陈文令雕塑展示行动; 2002年,于厦门莱雅百货举办“红色·文化·消费”陈文令现代雕塑展; 2002年,参加广州“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 2002年,参加“经验的差异——福建当代艺术家学术邀请展”; 2002年,参加“全国闽籍当代艺术家邀请展”; 2001年,参加上海青年美术大展雕塑邀请展; 1999年,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 1997年,作品参加中国首届“槐花杯”环境雕塑大展; 1991年,于厦门彭浪屿举办陈文令木雕艺术展
《雕塑》2003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