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品 资讯 杂志 艺术家 企业榜 陶人坊 跟我学 论坛 看雕塑 委员会 交流 维权

所谓具象

文/图/殷小烽

具象的概念或者说含义是相对于抽象而言的,其手段即是具体地运用自然与生活中的真实物象而创作的,借自然之形繁殖、扩充视觉的含义,从而剥离出一个更加清晰的形象世界。

纵观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具象的方式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具象雕塑的渊源是随着人类漫长历史的而流淌的,人类的每一次认识的进步都会对艺术的方式、手段产生影响,如小船随着海浪的起伏而起伏一样渐行渐远。每个时期风格的演变、手段的运用,可以看到人类对形象传达方面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之路,多元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多元的思想方式及欣赏方式。史前的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产生的简洁图象,古代的对于神话与宗教的宣扬与表现,宫廷的纪念与颂扬,对于社会的道德与操守的说教都借助具象的表现方式被传达出来。具象艺术形象的直观、明了为那些时代的宣传与维护起到了非常强大的作用。近代科技的发展为诸多的艺术方式的表达提供了便利的技术手段和表述空间,以往单一性的种类,也渐渐地被拓展,边缘性的、交叉性的东西越来越多。摄影的发明为人类带来了重新看待世界的方式,同时也展现了具体的描绘某一事物的多样性。

雕塑是由可触视的物质而构成是“物”,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更是由无数反映真实态度的形态而组成的当代艺术中的“物”,“物”具有堆积的体积,具有形成形象元素的概念,具有占领空间情绪的功能,具有体贴、具体、转述性的现场感。“具象雕塑”一词存有保守的口吻。在“逼真”已经成为可能的时候更是对具象艺术已经产生了戏弄,“脱胎换骨”似乎成了精英与投机者一致的口号。拒绝与批判成为一种信念与斗志,挖空心思的原创受到嘲讽。批判力、抉择,从来没有像现今这样被需要而富有力量。形体与空间的魅力需与现实相结合,相融和,面对诸多话语的解禁,绕嘴的方式未必会是最佳。“也许是对变化的一种回应。人们总是不断地重新回到过去,在一个更长的时间里理解历史的变化和人们对变化的回应。”一座肖像,除了形体的塑造与空间的表达更倾向于观念还是自身语言的展现?手艺是隐退了还是真的消失?面对以其对艺术的理解是种纯粹的东西,内省的东西,那我们真的可以肆无忌惮地尽情跳舞了吗?是否还需要掌声,需要评论,需要共鸣?是否还需要纯粹——形式的纯粹,视觉的纯粹,内容的纯粹,思想的纯粹?如何将生活的什物变成富有表现力的作品,切断联系还是藕断丝连?沟壑填平会带来坦途,填平山峦,无限风光还会存在吗?在忙碌中假设,仍是离起点较之终极目的更近,一切都没有答案与意义,答案也许就在寻找的过程或结果中,也许制作行为便是答案本身。将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置于今日泳装模特之中可否?所有的物象,清晰而又模糊的一并站在世界面前,也站在作者与观众之间,被触摸、挪用、调侃、激赏。也许不知道选择什么,但会知道结果是什么。一如黏土塑造人体,在制作架子之时,便是在走向实在的形体。实在、真实(不是逼真)、占有、可触,不能解决什么,只是表达什么。寻找直接、有力、迫切、强烈而恰当的手段。

所谓具象,一个物品或一组,传达、固守还是突破,哪怕是杜撰式的突破,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解释,但泾渭分明的表态也不意味着意志的坚定。空间还是会穿过形体而弥漫,形体还会解救出感觉的麻木,人的动态、动物的跳跃、苹果的安静还会有助于视觉的直达。一幅浮雕置于展厅也许不如悬于受风雨侵蚀的建筑之上更加静谧、协调。耸立的实体充实在空间,也牵引着目光与情绪,是理性与直觉的握手。人人都可以是提问者,却不是回答者;苦心竭虑的提问,无奈而随意地回答。为他人制定规则,而却在怂恿自己。人们在哲学家的影响下充盈着智慧,在科学家的影响下进化着头脑,在政治家的影响下体验着策略,在企业家的影响下恭维着效益,那么在自己的影响下会是“仅仅如此”或“应该如此”,还是“必须如此”。锻造金属的声音,凿石的锤子,电视的闪烁彩屏,众人的嘈杂等等混杂于一体。智者抑或生活者在麻木、废墟中与旧的复辟及新的霸权哑然邂逅,并以物质的方式触及世界的灵魂。

 

殷小烽

  长春市人,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吉林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主要有:

  1989年,《通古斯》石雕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

  1990年,《墙》参加全国第二届体育美展;

  1993年,《童年回忆》参加全国第三届体育美展;

  1996年,《守望者》获美国亚太文化艺术展金奖;

  2003年,参与策划长春世界雕塑大会。

《雕塑》200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