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石雕柱础
北魏石雕珍品。1666年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出土。高16.5厘米。上部为鼓状复盆,顶部雕莲花,周围为高浮雕的蟠龙和山形;下座浅浮雕盘绕的忍冬纹、云纹和伎乐童于。座四角各圆雕一伎乐童子,作击鼓、舞蹈等姿势,形象生动,雕刻精美。
赵州桥蟠龙栏板浮雕
在河北赵县,又名安济桥。建成于隋开皇末年至大业初年。桥只用一孔石拱;跨度为37.037米,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大型敞肩石拱桥。桥面两旁有扶栏望柱,栏板有蟠龙石雕。栏板正面刻两龙奋力钻穿的形状,龙头相背,前脚互相推挚,后尾紧贴板上,龙全身刻鳞甲,构思巧妙,龙的形状生动,系隋代石浮雕的精品。
顺陵石雕
唐代石雕艺术珍品。顺陵是唐代武则天之母杨氏的坟墓,在今陕西咸阳城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顺陵有南北东西四门;现南门遗有立狮、天禄(鹿)各一对;北门有坐狮、鞍马各一对;东、西二门还遗有坐狮。其中以立狮和坐狮雕刻最为宏伟。立狮高约2.5米,双目圆睁,大鼻阔口,胸肌突起,作昂首行进状。坐狮高约3米,为历代石雕坐狮中最大,张口吐舌,筋肉突出,前肢和足爪,刻划特别坚实粗大,把狮子雄健的形象,加以有力的夸张。整个石雕,都刻制精美,强劲有力,气势慑人。表现了盛唐时期石雕艺术的宏伟风格。
乾陵石雕
唐代石雕艺术珍品。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在陕西乾县梁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陵前排列大型石人、石兽、华表等石刻,其中著名的有翼马、石狮、述圣记砷和无字脾等,高大宏伟,雕刻十分精美。是唐代造型艺术的代表作品。
北宋石雕函
1974年,江苏连云港海青寺阿育王塔发现。石函用整块青砚石雕成,下连须弥座。连盖长90厘米、宽40厘米、高60厘米。边坡四周浮雕四神: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出土时石函正按照四神所在方位安置。石函两侧浮雕内容相同的事面:前半部是诸天降十二部天乐来迎佛入涅槃境。前导者撑伞,第二人击钹,第三人执幡,第四人吹法螺。后半部两面各有二小人架扶一顶冠长袍的长者,一为帝释,一为梵天,帝释和梵天后面是佛的十大弟子。有的仰天长哭,有的俯首哀泣,极其生动。架扶二人头扎双髻,其余人众头部皆有项光,著宽肩大衣。这是一幅生动的“涅槃变图”。石函下连须弥座,浮雕四力士肩扛舍利困函,手托函底。上部方枭部位阴线刻缠枝花草如意纹。束腰部位和下部方枭浅刻云气纹。整个石函造型凝重、雕刻细腻、形象生动。石函槽内前部较浅,为13厘米,后部较深,为20,5厘米,全由人工凿成。
芦沟桥石狮
金、元遗物。石狮子是芦沟桥上的重要雕刻艺术品,名闻中外。狮子数量多,雕技精湛,刻画狮子形态淋漓尽致。各柱头狮子无一相同,千姿百态,神气活现。历来流传着“芦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之说。1962年经北京市文物工作队调查,大小狮子共485个。狮子石质不同,年代各异,多属明清以后补配,金、元时代的已经不多。
元双风麒麟石雕
元代石雕艺术珍品。1966年北京市明代城墙中出土。石雕高105厘米。凤和殿麒麟是古代传说中象征祥瑞的动物,以汉白玉雕成,中心雕展翅状的双风,两风相对盘旋,上部左右两角各饰牡丹,下部雕海涛双麒麟纹,雕工极为精美,技法纯熟,构图丰满,主次分明,生动传神。
白水兴隆寺石雕
在北京房山县城西北六公里。白水兴隆寺,原名兴隆寺,俗名大佛寺,建寺年代不祥。明成化元年(1465)重修。’现今存无梁殿和三尊石雕像。殿坐北朝南,重檐四阿顶,砖石结构,平面呈正方形,弯庐顶,中央雕龙头藻井。殿内有三尊花岗岩石站像,中为释迦佛,高5.8米。螺髻,无高肉髻;面部丰圆,两耳垂肩,身着袈裟,两手持印,微露足尖,脚踏椭圆形莲座。两旁二胁侍,左阿难,右迦叶。前者双手合十,后者合撑弯指,均两耳垂肩,身着迦裟,亦路椭圆形莲座。三尊石站像衣纹流畅,雕法古朴;但明代重修时均覆以泥皮彩绘,今大部剥落,方显出雕像原貌,是北京较大型的石雕像。
明孝陵石雕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漳)墓。在南京市钟山(即紫金山)南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陵前石刻有文臣武将八尊,华表二座,石兽二十四只。文臣头戴朝冠,手捧朝笏;武将身披甲胄,手执金吾。华表为汉白玉所制,.上雕云纹。石兽有狮、獬豸、象、麒麟、马,每种四只。其中以武将和石象雕刻最为精美。武将高达4米多,石象高3.47米。人像和石兽,全为整块石料雕成,排列整齐,长达三里。石刻雕像巨大,气势宏伟,造型古拙,线条粗犷有力,神态静谧肃穆。为明初石雕的代表作品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