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品 资讯 杂志 艺术家 企业榜 陶人坊 跟我学 论坛 看雕塑 委员会 交流

雕塑艺术面对瞬息万变的当代世界——记巴黎“2000年雕塑大展”      编译:关红

    自古以来,雕塑—直作为对权势的崇拜或悼念的形式之—。在近三十年中,才逐渐有了新的和更加自由的表现形式。新的表现和创造方式采用了更为广泛的现代技术手段和新材料的应用和开发,使雕塑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而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教育和形式。在巴黎举办的“2000年雕塑大展”中的52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将会使大家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雕塑有两大功能,为了庆典和巩固权威的目的,使—些重要的人物英雄化,同时又起到对崇拜者回忆的功能。术语“纪念碑” (警示或提醒)恰好对应这两层意思。这就是说雕塑既是政治化的,又具有悼念性的意义。在公共场所展示的雕塑作品,提示过路者回忆曾经存在的权势和不同寻常的死者的身份。
    然而,今天面对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人们开始质疑起雕塑原有的功能。官方的宣传采用多种形式传播。公众的交流,方方面面的关系,临时的雕塑作品和纪念性的建筑物,游行集会庆典等(从纳粹党人的队伍到奥林匹克的仪式,以及法国革命独立节)。 在考虑对崇拜者纪念时,情形较为复杂。由于接踵而来发生了许多大事,冲谈了我们的记忆;有时不可能采取纪念碑的形式,而是通过记事册的形式来记录各种要闻大事。在20世纪我们有时还不得不把一些不易言表的灾难如屠杀、蝗虫等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的记忆中。这又该用什么样的纪念碑来表现呢?
    更为重要的是,展示雕塑品的公共场所自身也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变化,它已不再是管理得井并有条的都市空间,尤其是一块开阔的广场,它已成为可被都市有意征用的地方,也许成了车水马龙的重要交通路口。过去当权者的骑座雕像也已被竞选者的宣传广告所替代。空旷的空间已成为繁忙的交通环岛。
    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雕塑的功能再定义。然而这又谈何容易。“2000年雕塑展”介绍了当代5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和他们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也许,这有助于我们审视70年代后的雕塑的一些发展趋势。通过这个展览,我们不妨尝试如何从大量的作品中,逐步分化艺术的派别和区分作品的风格。
    在60年代和70年代,我们目睹了许多艺术流派,先锋派、极少主义、概念艺术等。这些艺术流派之间虽未争出高低,但它们是现代艺术的曙光,慢慢地被接受和承认其形式。80年代的一个转折点是后现代艺术,有诸多不定因素,更广泛的艺术实践,最终,—些传统的模式和表现方式又被人们重视起来,不再被认为过时或过于学术化。
    举办的Elysees展览,反映出了许多艺术风格,首先,古典的或者是更传统的雕塑风格,在广场中纪念碑形式的雕塑,已不再那么抽象和难以理解。荷兰艺术家Henk Vish的雕像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巨大的紫铜作品(Tony Cragg,Jean—Michel Sanejouand),大理石雕塑,Ulrich Ruckriem的传统石刻,单色的花岗岩整块石料作品到Vladimir Skoda时期的彩色铜制品球体。所有这些都清楚地反映出对纪念脾式的雕塑的定义及艺术家们在这方面的努力。
    与此同时,70年代的结构分析家采用了适应于自身的策略,进行学术分析,为艺术家们的创新提供了许多机会。Daniel Buren的注重现场特性的作品和Lawrence Weiner的概念化及纯美学化的表现形式,都属于古典雕塑的范畴。有些后概念化作品的布展方式是Mohamed El BaE继承了“静止的现代派”的作法,甚至艺术家利用城市环境中最具特色的实物(电话亭)作为雕塑作品。
    对于许多雕塑家来说,布展本身是一个自我风格表现的极好机会。用全新的方式来布展空间的分配,已被现代艺术家广泛接受。通过回收倒塌房屋的砖块,Anne和Patrick Poirier的作品“立方的空间”强调其主题,在旧的建筑物倒塌的同时,新的城市风貌也悄然显现。其作品是现实生活景物中的翻版。其他雕塑家像llya Kabakov,把特定的客观生活场景很有效的通过一个作品表现出来,创造出一个经验丰富,回归自然的气氛来。
    可以观察到,一种通俗雕塑作品的继续,像来源于生活的George Segal的紫铜人物雕塑、吃热狗的红色新郎、纪念碑式的雕塑和欢庆场面。更有甚者,Jessica Stockholder的新通俗雕塑品的布展,他们的创造源泉根殖于每日一天的现实生活,从广泛的城市文化背景中捕获着最典型的素材。这些作品带给人们的是具有社会时代感、机智和趣味无穷。确实,通俗艺术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其幽默、执著,讽刺等特性,在当代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重35吨但精制幽默的Erik Dietman的作品落在小屋顶上的陨石,给人一种迷惑不解而又幽默有趣的感觉(1991年作品)。而Barry Flanagan的作品“兔子(站存斜沟小屋顶上)”又引伸为好与坏的区分、艺术高与低的界限的话题。这仅是两个生动有趣的例子。而一些采用对材料表面腐蚀的雕塑作品。也会给你带来启迪,富有趣味性或更诗意化了。在 Panamarenko.,Giuseppe Penone和Katsuhito Nishirkawa的作品中,可看到充满诗意。将大自然与文化、植物培育与高科技技术用美学化的艺术风貌有机地联系起来。
    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变迁,深层次地改变了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过去的30多年,这种变迁对雕塑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我们发现政治的变革对雕塑的影响至关重大,其风格、形式始终服务于政治的需求。有反映独裁统治的作品,有宣传教育的作品,甚至有为反映局部某个事态状况的作品(如John Kelly的“拴在树上的牛”);另外也有纪念消除殖民地统治、纪念柏林墙倒塌及多元化全球发展战略。当代雕塑艺术已不再是西方工业国家的专利品,在1989年法国举办的“Les Magiciens de laterre”展览上已反映出这—点。其布局混杂着许多非曲方化的当代艺术实践,如Sokari Douglas的人物雕塑,王克平的富有东方意识的作品和表现日常生活的作品(Maria Serebriakova的“外观”)。
    这些都反映出了当今艺术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纪念碑式的雕塑、政治宣传教育式的作品,慢慢地让位于更具有理性的认知作品,在这里感受多于记忆、娱乐多于崇拜。
    其实这种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对城市规化也起到了影响,从Champs Elysees的舞台设计展中可看出一些精心巧妙布置的作品,如街头的家具陈列、交通信号灯、公用电话亭等等。
    无论从哪方面说,我们要从一个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中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艺术和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