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的盛宴——“黄天厚土”雕塑大展感怀
文/范伟民
十年铸一剑,不容易!
《雕塑》杂志十年风雨十载辉煌,能不感人吗?
当我们整合十年的文化积累和情感资源所举办的“黄天厚土雕塑大展”取得圆满成功,并被人们称之为“雕塑艺术的盛宴”时,我们的确真正地感受到了《雕塑》杂志社巨大的感召力。
十年来,我们与国内外众多的美术院校和艺术机构建立起了一种用深厚的情感所结成的互助互利的良好关系。《雕塑》杂志社各方面资源在本次展览以及一系列相关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当然,展览能有如此大的规模也与全国雕塑家的积极参与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和北京精卫艺术中心的具体操作分不开。
正如一位新闻记者置身展厅时所感叹的,“黄天厚土雕塑大展”这个名字本身就昭示出一种文化感、使命感和辉煌感。这次展览的主题十分深刻,也颇有新意。人们不难理解,“黄天厚土”是对“皇天后土”一词的化用。在古代,人们常以“皇天”来称谓“上天”或“苍天”,以“后土”来称谓“地神”或“土神”。众所周知,万物在天地中滋长,人们在乾坤里发展。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运演过程中,如果说“皇天后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政治空间,那么“黄天厚土”可谓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色调。相对而言,“皇天后土”富有政治色彩,而“黄天厚土”更富有文化色彩。“黄天厚土”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承载了炎黄子孙的无限憧憬。把“黄天厚土”作为这次展览的主题,实际上就是要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就是要提倡本土艺术理念,就是要推介本土雕塑艺术家。
在欣喜各种赞誉之余,我们也切实地体会到了展览的丰盛。仔细分析,这种丰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参展作品丰富多彩。展出的作品题材之泛,形式多样。从这个展览中,人们可以领略到不同门类雕塑的艺术魅力,整个展览可谓传统与现代并行不悖,写实与抽象交相辉映,装置与观念各显神通。参展作品以“风”“雅”“颂”三个不同的传统美学标准布置陈列出来,显得既多样又统一。“风”“雅”“颂”仿佛构成了“黄天厚土”的三重奏。二是精品荟萃。专家们从六百多件来稿中认真地选出六十件精品。展览组委会还特意邀请了一些著名雕塑家参展。他们拿出了自己的新作和力作。三是参展雕塑家阵容强大。本次展览的征稿公告在《雕塑》杂志和中国雕塑平台网上发布以后,国内外的雕塑家纷纷响应,积极参与。参展的雕塑家大都是在当今艺坛上十分活跃的老中青雕塑家,可以说是“少长咸集,群贤毕至”。
刚说到的“风”“雅”“颂”,实际上不仅勾画出了这次展览的框架,而且概括出了近年来中国雕塑创作的三大艺术趋势。“风”一类的作品倾力去展示本土雕塑的民间资源。那些描绘民风、民俗的雕塑作品体现了民间雕塑家对民间传统艺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雅”一类的作品尽力去高扬中国雕塑的本土精神。它们体现了雕塑家以新的造型语言和造型手段来重新诠释传统文化,从而为传统雕塑赋予新的血液和生命。而“颂”一类的作品极力要展现本土雕塑的现状网络。那些反映时代精神和现代生活的作品体现了当代雕塑家对当代人类生存状态的关照。
有目共睹,体现上述三种艺术追求的优秀作品不在少数。经专家们评出来的10件优秀作品,有的吸收传统雕塑和民间雕塑的营养对民风民俗作了很好的表现;有的体现了当代雕塑的本土精神和新的造型语言的艺术魅力;有的则用现代造型手段成功地表现了当代人的生存状态。毋庸置疑,这些放射着文化灵光和智慧火花的优秀之作,将如钱绍武先生在前言中所预言的那样,一定能经受岁月的考验而进入艺术历史的长廊,永载史册。
《雕塑》2005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