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国雕塑艺术的风格特征——兼谈中国雕塑之价值评价体系
文/吴为山
我之所以要谈中国传统雕塑的艺术风格特证,乃在于近100年来,西方雕塑的介入虽然弥补了本土雕塑的写实性缺陷,并适应了现实主义为人生而艺术的功利性需要,但另一方面它又使我们付出了牺牲传统雕塑的巨大代价。特别学院的主干教学忽视了中国传统的雕塑的学习与研究,致使在形式上断层,在审美取向与价值标准方面偏离。回顾上个世纪20年代留学欧美的雕塑学子将写实肖像和纪念碑这两种典型西方样式引进中国起到50年代苏联革命现实主义的一边倒,60年代文革的新偶像塑造、80年代的西方现代主义热和90年代至今的后现代风潮,中国传统雕塑一直处于边缘的、民间的地带。
中国雕塑有着迥异于西方传统的独立体系、独特价值。我们不能满足于中国雕塑只存在于博物馆、石窟、墓道,应当提炼出其“造型精神”而影响后世。这不仅在于弘扬民族传统,更在于促进人类文化生态的多元发展。在近年的研究中,我将中国雕塑归纳为八种类型的风格特征:
一、原始朴拙意象风
二、商代诡魅抽象风
三、秦俑装饰写实风
四、汉代雄浑写意风
五、佛教理想造型风
六、宋代俗情写真风
七、陵程程式夸张风
八、民间朴素表现风
1、原始的意象风是原始生命内驱力的原始迸发。在造型上体现为简单、不规则的几何形,是盛行于后世写意风与抽象风的基础。
2、与原始意象风呼应的是商代始大行其道的抽象风,东方的抽象,带着神秘主义色彩,它是万物有灵与抽象本能的结合。它有别于根据美的原则简化组合,表达审美理想于意蕴的现代主义抽象构成。它像文字的生成一样,有象形、会意、形声,有天象、地脉。可谓: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常;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变。
3、秦俑的写实风,带着装饰意味,它是区别于西方写实主义的中国式写实,这“写实”体现了东方人善于将形体平面化的倾向。
4、汉代的写意风是中国雕塑最强烈、最鲜明的艺术语言,它是可以与西方写实体系相对峙的另一造型体系。遗憾的是汉代以降,此风渐减,存在于我们文化中的写意精神未能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扬。
5、与汉代写意风有着明显风格区别的是佛教理想化的造型风。它综合了严谨的法度与理想的形态。如果说汉代雕塑重“体”的话,佛教艺术则发展了中国雕塑艺术中的“线”。
6、佛教雕塑到了宋代则明显转化为世俗题材和写实风格。此风对明清均发生影响。宋代写真风可归纳为:题材的世俗化、形象的生活化、心理的人情化、手法的逼真化。
7、帝王程式夸张风肇始于汉代,南朝和唐代达到高峰。这种夸张风是凌逾事物表象可以接天连地的大造型,是汉唐之气的延展和符号化。
8、民间朴素的表现风是对生活积极意义上的歌颂,是在美好向往、自娱自乐心态下的创造,这与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的“宣泄”大相径庭。它是生态的艺术,是非功利的纯艺术劳动。它对于我们今天的意义更在于创作心态。它的特点是题材丰富、情感纯真、手法自由、造型生动。
通过总结分析可以得出:
1、中国雕塑的精神特征是神、韵、气的统一。
所谓神,在绘画上强调眼神,在雕塑上则强调情态、动态与体态。
所谓韵,是赋有诗性、神性悠游而旷达的线条之美。
它有着道家思想的元素象征——水——的特征。也有着禅家灵性的元素象征——风——的特性。
所谓气,是儒家中和与阳刚之气,空灵宏宽,寂静缥缈。
2、中国雕塑的视觉特征是线体结合。
中国雕塑的“体”不同于以生理、物理为基础的传统雕塑。中国雕塑的体是形而上的强调的是心理、意理、情理,是精神之体、真如之体、心性之体。它像儒家本位的元素象征——大地,静穆中和,大方醇正。
今天,我们研究中国雕塑的风格特征,重在更多地了解与继承、发扬传统,建立文化自尊、自信、自强,实现精神语言向形式语言的转换,创造现代中国雕塑的样式,并建立自身价值与评价体系。确实,鸦片战争给国人所带来的自卑心理,差不多五十年来历次政治运动所带来的假、大、空心理,近年来经济跨越发展带来的浮躁心理都是影响现代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因素。通过反思以西方为价值标准的潮流,正面民族优秀传统,这正是我们当下应该做的。
《雕塑》2005年第4期 |